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
杨维桢书法实践和创作思想打破了赵孟书风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张扬情性的风采,对明代中晚期豪迈刚健书风起到引领作用。《真镜庵募缘疏卷》是杨维桢的行草书佳作,长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该卷章法上迥异前代,采用行密字疏的方式,加强字与字之间的横向联系,全篇浑然一体。粗看犹如初入大森林,给人一种森然苍茫的感觉。
杨维桢 《城南唱和诗卷》之三、之六
杨维桢生活在元末大乱之际,浪迹在山水之间,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他对索靖的章草很有领悟,而且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发挥。他的字,乍一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如果说把赵孟頫比作优美的代表,那杨维桢则是壮美的典范。书法的抒情性在他这里得到充分的张扬。他的存世书迹除《真镜庵募缘疏卷》外,还有《寄元镇诗迹》、《书巫峡云涛石屏志跋》、《虞相古剑歌》等。
周伯琦(1298〜1369)元代著名书法家
周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江西饶州人。以荫授南海县主簿,后转为翰林修撰。他尤以篆、隶、其、草,擅名当时。伯琦仪观温雅,粹然如玉,生平虽遭时多艰,而善于自保。
周伯琦 《宫学国史二箴卷》之三
周伯琦的篆体有“本朝冠”之誉。陶宗仪《书史会要》称“伯琦篆师徐铉、张有,行笔结字殊有隶体。”明代杨士奇认为“其作字结体,盖出泰山李斯旧碑。”伯琦虽师法前人,但不拘于古法,在结体和笔法上,参以石鼓文之法,笔兼方圆,使转变化亦多,于规整圆熟中见生拙萧散之美,有别于稳妥匀称一类的平庸之作。
周伯琦博学工文章,而尤以篆、隶、真、草擅名当时。尝著《六书正伪》、《说文字原》二书,又有诗文稿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