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奢华之选

林明哲&林正|收藏时光传承爱

发布时间: 2016-06-01    来源: TARGET致品网
  导读: 艺术收藏市场上有这么一对父子兵,他们同在艺术领域,收藏风格却大相径庭。他们互为军师,却常常令对方出其不意。他们,就是收藏家林明哲及其子林正。

  林正出生于文艺之家。他的父亲林明哲是台湾清玩雅集的收藏家,林正也曾经修学过艺术史、多媒体设计等专业,但直到20岁时,他都不曾料到,自己未来的大部分时间,会与当代艺术收藏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身为北京798林正艺术空间经营者的林正,在回首这数十年间的收藏经历时,语气里充满了幸福感。这位儒雅、理性、文艺腔满满、语音软糯的双鱼座台湾男人说:“我很幸运,能遇到一位视野开阔、给予我高度自由的父亲。他不仅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更是我收藏路上的精神导师。”

走上父亲的收藏路

  上世纪90年代,台湾艺术曾火爆一时。但林正的父亲林明哲的收藏事业却始于比之更早的上世纪70年代。

  “总的来说,我父亲的收藏多从生活和感情的角度出发,以内地画家的作品为主。他常说,看着这些作品,就好像回到了大陆。”林正说。

  林明哲很早就开始收藏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作品,后经人介绍认识艾轩后,林明哲开始着手于系统地收藏上世纪70年代的内地力作,罗中立、杨飞云、何多苓以及张晓刚等艺术名家的代表作均有涉及。“我父亲有一个比较疯狂的收藏方式,认准这个艺术家,就将这个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包圆儿’购买。”现在看来,这种收藏方式并不科学,对艺术家个人来说也具有较大风险,但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的做法令艺术人士备受鼓舞。在林明哲身上,就真实地发生过100元买到罗中立素描真迹的事,“罗中立自己也说,当时他的工资只有60块钱,100元一幅画的价格对当时的他来说已是天价。”林正说,“我父亲的野心很大,他想收藏一个时代。”

  当年,林明哲为了从台湾飞往四川,只能搭乘俄罗斯航空的退役飞机。这种退役飞机十分颠簸,没有安全座椅,也无法调直椅背,通常用来运输禽畜,非常不安全,“我父亲第一坐这种飞机从内地回来后曾说,再也不要去第二次了,可没多久,他又独自登上旅途,每次降落时,他都会庆幸自己命大。我想,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我从小在堆满艺术品的房间中长大。曾有一度,我甚至都不愿意走进画廊或美术馆。那时的我曾经想,这应该不会是我未来要做的事情吧!”林正笑着说,“所以在我考大学之前,与我的父亲曾有过微妙的博弈期。这期间,父亲希望我不要选择艺术类学科而选工商管理,但那时候叛逆的我,有一股‘越不让我做什么就偏要做什么的冲动’,误打误撞地选择了一门既有艺术又不局限于艺术的学科——多媒体设计。”

  这样的“较劲”,如今看来,其实是为林正之后的收藏之路打下了基础。

何多苓《偷走的孩子》100x120cm布面油画1988

科尔日夫《飞行者》200x250cm布面油画1986-1995

马雷斯《红衣少女》135x100cm布面油画1979

踏上自己的艺术路

  一开始,林正曾以为学习艺术只是熏陶气质的一种方式。毕业后,他从实用主义出发,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软件界面设计。“学多媒体设计不仅便于找工作,还能与生活紧密联系。直到那时我都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走上收藏之路,更没想过,这份所学所为会和我后来的收藏有关。”

  提到第一次来到北京时的情景,林正大呼:“我是被我父亲骗过来的!”原来,林明哲当时在成都有个开发项目,希望林正能与自己一道去项目现场学习经验。当时从台湾到成都没有直飞航班,需要在北京转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转机,竟成了林正未来十年收藏路的开端。

  飞机降落在北京后,林明哲就带着林正来到了北京798艺术中心。“尘土飞扬的厂区、高大林立的烟囱、不成气候的艺术氛围……那时的798,简直一片萧条。”林正说道,“我记忆中,那时的798艺术中心只有两个画廊,一个是台湾的地门空间,另一个是日本的东京画廊,后来才来了长征空间。”

  就这样,林正跟随父亲在北京又逗留了几日。这几天,他们拜访了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与艺术家、画廊主深入地交谈与沟通,很快林正就发现,北京的艺术环境非常自由、轻松,“那时候,我的面前仿佛像有一扇门打开了一道不大的缝隙,有光从门缝中透了过来,让我感到生机和希望。”

  就这样,林正在北京找了艺术的魅力。“那时候,北京的艺术氛围非常淳朴,每一位来798艺术中心的人都会驻足良久,认真地逛完为数不多的画廊。”林正说。

  除了自身兴趣外,父亲也为林正开出了优厚的留京条件——建立理事会,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廊。就这样,林正辞去了软件界面设计的高薪工作,山艺术•林正艺术空间也就此诞生。

  初期忙于打理画廊事务的林正渐渐不满于具体的经营工作。2006年,林正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收藏——草间弥生的《对性的痴迷》系列,购买于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当时的林正并没有太多资金,但他非常笃信自己的眼光,“草间弥生具有独立于世外的精神世界。她从不关心别人的艺术,也从不学习艺术史;她只会做她自己,而且总是做足她自己,完全无视世人的眼光。正因此,她的艺术作品才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语言。看到草间弥生的作品之时,我就萌发了想拥有它的想法。”林正说,“当然,除了个人喜好,我在出手前也做过多方调查,充分了解过她的艺术价值。”

  这之后,林正也常常在拍卖会上“抢”作品。“2008年前后,草间弥生的作品在拍卖会上炒得很热,我曾多次举牌,但都被别人买走了,最终只购得三张作品,每张价格在三万到六万美元不等。”提起与佳作失之交臂的经历,林正无奈地摇摇头表示可惜。

草间弥生《对性的痴迷》 194X130 布面丙烯 1992

草间弥生《帽子》65.2X53 布面丙烯1981

草间弥生《南瓜》15.8X22.7 布面丙烯 1995

奈良美智《黄色女孩 Girl in Yellow》 65x65cm 1995

同路不同行

  从林正喜欢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与父亲林明哲所喜爱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尽管如此,林明哲仍旧给了林正难得的信任与支持。

  有一年,父子俩同去一个拍卖会的不同专场举牌。拍卖会未开始之前,林明哲就对林正说:“遇到你喜欢的,就去拍,我愿意在资金上给你支持。”果然,在那天的拍卖场上,林正收获了不少。拍卖会结束的第二天,父子俩一起共进早餐,他兴致勃勃地告诉父亲自己的所拍所得,林明哲却对林正的购买价额颇为震惊。“在我父亲的概念中,以同样价格购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会更稳妥。我看得出,当时的他在控制自己情绪。”

  时间总能给予过往答案。这句话用在林明哲与林正这对父子的收藏路上再恰当不过。

  时至今日,林正收藏的草间弥生的作品早已增值。Artnet2014年曾对草间弥生的作品在过去十年中受市场欢迎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形成走势图。仅十年,草间弥生作品的市场总拍卖价值增长了数十倍,从2004年的93万美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3545万美元,恰恰证明了林正的眼光。

  此后,林明哲正式对林正放手。林正开始一边经营画廊,一边进行艺术收藏。

  除了草间弥生,林正还喜欢收藏日本插画家天野喜孝的作品。“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台湾人来说,天野喜孝是他们的童年记忆。在我小时候,很多人都看过《科学小飞侠》的卡通片,女孩子都想当里面的女主角,男孩子都抢着要当男主角,迷恋得非常疯狂。”2005年,天野喜孝第一次在香港举办艺术展,其作品却遭遇香港藏家的冷落,林正适时出手,买下了“被低估”的钢板油画。

  “后来我带父亲去了天野喜孝的代理画廊,画廊中一共有四十多幅作品,由于资金有限,我只挑了四五件最喜欢的,没想到我父亲淡淡地在我背后说了句‘如果你那么喜欢,全买下来吧。’”

  震惊之余,林正也被父亲林明哲深深感动。林明哲告诉他:“收藏,首先一定要热爱。如果未来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升值,证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因收藏而获得的开心自然也会翻倍。收藏艺术,切记图利。如果仅仅停留在投资层面,会少很多乐趣,也难以持之以恒。”

  就这样,有着共同爱好的父子两人,从此开始互相交流收藏经验与心得。林正会向父亲推荐一些年轻、国际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林明哲也始秉持着多年的审美——更愿意收藏与自身环境、感受相近的艺术家作品。就这样,父子俩像是一个大框内的两条平行线,虽不相交但却无比和谐。

  如今,林正的收藏范围更加广泛,他开始涉猎日本、英国、美国甚至印度的艺术作品,从架上到影像作品都会关注。

  同为藏家的这对父子,也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关系。“我们之间曾说好,彼此出手之前要互相同气,收藏了什么都要记录在册。可实际情况是,我父亲收藏了作品不告诉我,我收藏了新作也不告诉他,彼此都瞒着对方自得其乐。”林正笑着说。

杉本博司《北极海 北角II 》50.8x61cm 摄影 银盐相纸 1990

杉本博司《露天戏院 ROSECRANS DRIVE-IN-PARAMOUNT》50.8 x 60.9 cm摄影-银盐相纸 1993

杉本博司《剧院系列之一 - 瑞典哥德堡巨龙剧院》摄影 银盐相纸 2001

属于藏二代的幸运和精彩

  “真不敢想象,我已经在北京待了12年,还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林正感叹道,“台湾是一个比较小的岛屿,待得太久会感觉视野狭窄。我对台湾最大的印象就是当地的新闻。台湾有很多个新闻台,但每天的新闻有限,各台轮流播放,时间久了更让人觉得封闭。北京不同,它包容、开阔,在这里总能获取到新鲜的血液。”

  林正常常感到幸运,“感谢我的父亲能从一开始就选择相信我。据我了解,很多藏一代收藏的并不是当代艺术的油画,更多的是古董、字画、古玩类藏品,他们的子女很难承袭上一代的收藏事业,两代人之间也因此产生隔阂。”

  另一方面,能获得父亲的信任,也离不开林正自身的努力。“我收藏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盲目的热爱。面对一件打动了我的作品,我会考虑一些综合因素,比如这位艺术家的年龄、经历以及创造过程等等。”林正冷静地分析道。

  林正收藏杉本博司摄影作品,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摄影作品和架上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偏差性小。一位画家终其一生创作的优质画作数量毕竟有限,但摄影不同。摄影师拍摄作品的质量相对误差较小,多是系列有所不同而已。杉本博司就有海系列、剧院系列以及蜡像馆系列等,每组系列主题不同,但拍摄质量与水平相对持平。”除了杉本博司,林正还收藏有杰里•尤斯曼的摄影作品。受父亲喜欢具有手工感作品的影响,林正偏爱的摄影作品“手工感”也很重,杰里•尤斯曼就是这类艺术家。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代艺术家,林正还会关注一些区域性的艺术家,“区域性收藏是收藏的一种门类,门类内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却也常常被市场所忽视。”林正刚刚买下了一批印尼艺术家阿凡迪的作品,这位画家在印尼非常有名,但作品价格却只有20万元左右。收藏阿凡迪的作品,让林正收获了一种购买潜力股的乐趣。

  这几年,林明哲越来越少干预林正的收藏,反倒是当林明哲想将收藏触角伸到当代艺术范畴时,往往会先询问林正的意见后再出手。

  在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之后,收藏自己最爱的作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见证它们逐渐成为市场宠儿的过程,才是林正历练和体验的精彩。在未来的收藏之路上,林正依然会秉持这种态度,让时间为自己证明。

宫岛达男《蓝色时间第八号》 57cmx118.5cm 复合媒材 1996

安东尼·塔比埃斯《圣加仑专辑》  76.5X56.5cm  紙面蚀刻版画  1965

路易斯·耐佛森《无题》 54.6cmx98.1cm 木雕 1899-1988

  收藏与做人一样,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从积累到变化,再从惊喜到改进。如林正所言,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情怀。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

  本文标签: 收藏  艺术 
分享本文到: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珠宝|艺术珠宝,究竟是艺术还是珠宝?
[解读]
珠宝|艺术珠宝,究竟是艺术还是..
发布时间: 2016-06-01
洛杉矶,闯入生活与艺术
[旅行]
洛杉矶,闯入生活与艺术
发布时间: 2016-06-01
周艟:艺术不该被寺庙化、教堂化
[收藏]
周艟:艺术不该被寺庙化、教堂化
发布时间: 2016-06-01
以小见大,油然而生|隈研吾来京解读代表作品 完美诠释“层次感”设计理念
[偶像]
以小见大,油然而生|隈研吾来京..
发布时间: 2016-06-01
发评论到新浪微博

还可以输入140




   相关资讯

   关注微信

TARGET订阅号二维码






































T-Club







新浪时尚  VOGUE时尚网  腾讯女性  瑞丽网  网易女人  ELLE中文网  爱丽网  Neeu优网  时尚家居  芭莎珠宝  搜狐奢侈品  Onlylady女人志  爱卡汽车
腕表之家  嘉人网  悦己女性网  GRAZIA中文网  爱美网  GQ男士网  中奢网  雅昌艺术网  和讯 - 奢侈品  MSN奢侈品  新旅行  时尚网  YOKA拜金城
中青网时尚  北方网时尚呼吸  55BBS - 购物  画报  化妆品   中华网 - 品味  大旗美容  环球奢华  男人志  美食美刻  LADYMAX时尚网  TOPMEN男装网  薄荷女人网
美丽婚嫁网  美食美酒网  风尚中国网  Hers女性网  英艺在线  361女性网  尚趣网  EASTART  手表折扣网  国际服饰网  YHOUSE悦会  品潮网  BOMODA摩登系
FASHIONDES时尚要闻  优坊网  龙兮奢侈品网  观潮网  太平洋乐活  中国网服饰频道  艺术圈  时尚网站  时尚中国网  媲美网  YOHO.CN  闺蜜网  FI中文网
StyleTV中文网  空白杂志  汤森路透  中国品牌服装网  LPS国际高端房产盛会  FACE妆点网  牛男网  OK!精彩  腕表时代  ZAKER  风尚网  昕薇网  奢侈品
世界名牌  寺库奢侈品  珠宝尚  红酒世界网  珠宝之家  大风网  时尚微杂志  艺文中国  第一女人网  奇客时尚网  BAOTIME宝奢网  第五大道奢侈品网  尚流TATLER
东方艺品  中国(深圳)国际游艇展  华尔街见闻  海报时尚网  上海潜水展  台湾黄页  GEO视界  WindowsWear  LC风格网  女性网址大全  迈点网  胡润百富  ZOL手机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