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沉香木山子
成交价560,000人民币
2009年 西泠印社
沉香把件 贵胄雅玩
从明清时期的传世作品来看,沉香木制品以各类文房器具,如笔筒、臂搁等为主,也有如意、暖手之类,但数量极少,一旦现身必会成为众藏家“争夺”的焦点。清代中期是如意演进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在宫廷,因为统治阶层的好尚,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发展。此时的如意不仅用途广泛,而且形制纷呈,装饰多变,使用材质丰富,包括玉石、竹木、金属、瓷、漆、牙骨、蜜蜡、珊瑚等,很好地显现出宫廷独有的审美趣味。沉香木制如意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根据清宫档案等资料记载,虽然沉香原料珍罕,但沉香木雕刻的如意在当时是很得青睐的品种,造办处多次承旨制作,地方官员也时有进贡。如雍正七年首领太监李九明持来“沉香木节节双喜如意一件”,同年雍正将这柄“节节双喜如意”赏给了怡亲王;又如乾隆五年,长芦盐政武备院卿三保进“沉香如意”九柄;乾隆十年,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关务唐英进贡“沉香木福寿如意一柄、松竹梅三友如意一柄、灵芝如意一柄”等等。
从表面上看,沉香木木质疏松,制作出的器物也比较浑朴、粗犷,与惯常所认为穷极工巧的宫廷工艺颇有不同,实则其不事张扬、精华内敛的独特美感,代表了宫廷审美倾向里追求寻常中见奇崛的另一维度,具有某种典范性。2009年中贸圣佳一件长53厘米的清代沉香木雕福禄寿如意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几番“争夺”后以91万人民币落槌。这件沉香木如意,形体硕大,器身以高浮雕、镂雕等技法满雕山岩苍松,福、禄、寿三星并小童数人错落布排,初看繁缛,细看则有条不紊,于精工繁复中不失整体的浑厚敦朴,是同类如意中的代表佳作,正可谓是名香如意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