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包银壶
由于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铁制品受到管制,不仅产量剧减,许多制成品也遭遇毁坏,加之民间流传过程中的保养不善,铁壶存世数量大减,能够完好保存至今的老铁壶实属稀有。据了解,日本铁壶的制法分为铸造和锻造两种。铸造采用模具灌注的方法,敲碎模具后方能取出铸好的铁壶,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锻造铁壶主体为整铁手工打造,焊接而成,制造过程更加耗时耗力。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日本铁壶在外观上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瓷器和青铜器。甚至有些作品还引用了唐代酒器的兽嘴造型、瓷器的回文以及缠枝莲等纹路,自成一派。
其实,老铁壶的收藏价值不仅在于名家之作的不可复制性,还有实用价值。除了设计上的用心,铁材质的优越之处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在铁壶中煮水,释放于水中的二价铁离子可以吸附氯离子,让煮出的水口感醇厚甘甜,和泡茶选用山泉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铁包银点金龙纹壶展现作者柳富甚次郎金工名师多方面的金工技艺。此壶需先用铁打出一体成形的外衬。由于铁的延展性极低,必须反复锻锤加热、延展、并纯化铁矿砂中的杂质才得以成形后再制作银质的内衬,当二者融合后再同时锤锻。因此,江户时期以来,异材质结合的茶具都是金工师自我挑战的最高技艺。值得一提的是,此壶不像一般铁包银质地的壶身那样平整呆板,此壶由内锻铁打出龙身栩栩如生,龙体行云流水、提把饰以黄金,并以玛瑙为钮,大美于拙。此壶经百多年使用后包浆古朴浑厚,是目前日本唯一保存完整、达到如此精湛工艺的古壶。
柳富甚次郎 铁包银点金龙纹壶
铜包银壶
自古以来“银”与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日本银制品的出现约与中国唐代同期,而银壶、杯、盘、皿等茶道具等之出现应是江户中后期,一开始是宫廷、贵族所专有,后来才慢慢在民间流传,这与江户末明治维新密切相关,而这时期的银制茶道器皿更是藏家竟相搜寻的目标。用银壶煮水能使水变细变软使茶变得更香更醇,从而提升茶的质量。日本老银茶壶,质地细腻,造型高雅,在当时是一种时尚,送礼或馈赠,又因健康之考虑使用。日本明治时期的铜包银壶为明治时期金工技艺登峰之作,日本称为二重打或二重张。之所以有此得名,是因为它将二种不同的金属材质结合。但由于银与铜溶点极为接近不适合浇铸,所以在明治时代完全以纯手工打造出银质里,内再覆以精致铜质为外衣的壶身,工艺实属难得。制作铜包银壶时必须充分考虑银和铜各自的膨胀系数,工序之繁复制作之严谨,在当时必得具有高端工艺之技师才能制作出此壶,此与一般铜壶内覆银的简单制作工艺截然不同。
铁包银点金龙纹壶,银为壶身铜为衣,成垂滴波纹,壶流饱满浑厚,壶肩俊挺,提把顺势而上一气呵成,菊球作钮,整体呈现朴素静谧内敛却不张显,自然而不争艳,低调奢华品味优雅独具。
日本茶道具的收藏近两年越来越受到认可,现仍处于稳步提升的过程。茶道具的实用性使其在未来很有可能演化成具有艺术投资价值的艺术消费品。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