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少年时
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荷兰的莱顿小城。爸爸是一位面粉厂主,巴望着儿子长大后出人头地,做个受人尊重的律师。可惜希望常常与事实相违,伦勃朗从小就痴迷于绘画,最终干脆放弃在莱顿的学业,跑去繁华的阿姆斯特丹,投到历史画家阿斯特曼门下,学了绘画。从磨颜料、洗画笔开始,一点一点掌握了油画、素描、蚀刻版画技巧。几年后,伦勃朗出师回乡,开馆收徒,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伦勃朗在莱顿期间,一边受托作画,一边砺炼琢磨画功。他的工作室里总是堆放着各种布料,通过研究布料质地和衣服上皱褶的形成,他在描绘那些画中的富商与贵妇时更加锦上添花了—从柔软的貂皮到精致繁复的手工蕾丝花边,画家刻意将这些富贵的象征,不着痕迹又聪明迷人地呈现给恩主们。这个绝技让伦勃朗年纪轻轻就大受欢迎,为他换来大笔收入。而另一方面,他真正的收获不是金钱,而是大量练手机会带来的技法突破。他日益痴迷于观察人的各种神态,不同角度的惊恐、愤怒和喜悦。他用自己的脸试验各种光影结构。他甚至把自己的脸画到一名乞丐身上。在他这个阶段创作的一些宗教画中,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伦勃朗的脸藏匿其中。
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1669年)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
1632年,伦勃朗接受了为杜尔普教授完成一幅肖像画的委托,这幅现藏于荷兰海牙市莫瑞斯皇家美术馆、以《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命名的画作,使伦勃朗一举成名,从此在荷兰绘画界奠定江湖地位。当时的肖像画已经不单局限于单人肖像,因为顾客的需要,出现了团体肖像画。在伦勃朗之前,程式化的团体肖像一般都是一排委托人齐刷刷地站成一排,力求描摹均匀,显得呆板呆滞。而在这幅《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里,画家突破了传统形式,无论是构图还是人物表情,都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主角—杜尔普教授用钳子捏起死者肌腱正在传道授业。而几位学生围成半圆形站在死者周围,有的坐着,有的半蹲下身子,神情专注。人物的姿态和主次关系既有变化而又相互紧密呼应。伦勃朗还对画面中的光与阴影做了更大胆的处理,光线和明暗的强烈对比营造出戏剧气氛,让这些医生好像舞台上的一群演员一样引人瞩目。此画一出,立刻得到如潮好评,引得当时的荷兰总督都来观看他的作品。画坛新风尚诞生了。
戏梦人生突生变
都说人生如戏,伦勃朗的肖像画就像一场人生的舞台剧,《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只是序幕。不久之后,另一幅伟大作品问世了。1642年,伦勃朗得到了一群布商的委托,为他们创作集体肖像画。
在开手绘制作品之初,伦勃朗颇费了一些心思。为迎合恩主们,他将一群商人画得英气勃勃,宛如拯救阿姆斯特丹的勇士,更高明的是,他将“勇士”们置身于宛如神话故事的情境当中,使得这个画面更加可信,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