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华:银装素裹饰琳琅
  导读: “古玩从业者,首先是文化的传播者,其次才是经营者。”从学习、收藏文化,到研究、传播文化,才是王金华心中收藏的最高境界。

  地摊猎奇 恋上民间银饰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古人勾勒美人娇俏的诗句,常会始于对珠钗步摇的特写。弱柳扶风颦眉态,顾盼生姿笑春风,美人的音容笑貌便随着这莲步轻移、花枝攒动,渐渐于脑海中活灵活现起来。银簪、步摇、钗头、长命锁……走进银饰收藏家王金华的“雅俗古玩苑”,仿佛就能看见百余年前这些古代女子的闺中生活。是父母于及笄之年馈赠的生辰礼,还是竹马青梅遥寄相思的定情信物。这些工艺精湛、极富巧思的古代首饰历经百年,得以于时光中安然静好,诉说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缱绻情思。

  “收藏这些银饰,完全是出于对古代精湛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喜爱。物件虽小,但艺术美感耐人寻味,它们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代表的是一种工匠精神。”触摸着这些雅俗共赏的精美藏品,王金华聊起了他的银饰情结。早年,王金华并未涉足收藏,年轻的他酷爱集邮,从历史人物到花鸟鱼虫,方寸之间的传统文化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他打开了古代收藏的大门,从此迷恋上这些情意隽永的琳琅美物,一醉就是三十年。

  1968年,16岁的王金华从北京到山西夏县下乡插队。从城里到乡下,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生活氛围。夏县古称安邑,传为嫘祖养蚕、大禹建都之地,是北宋名相司马光的家乡,也是“华夏”之称的源头。夏县与整个山西一样,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底蕴。每月初三、初六和初九的赶集,王金华都会去看稀奇,“农村里没有集邮公司,倒是当地的文化风俗非常吸引我,我就慢慢寻找着新的兴趣和收藏点。”

  老太太在地摊儿上摆的虎头鞋、银镯子、荷包、新生婴儿戴的长命锁、祖辈留下来的银耳环……失去集邮环境的王金华,遂用省吃俭用存下的钱,从老乡手里收购这些饰品,这也成为他六年插队生活的最大乐趣。“那个年代,黄金三元一克,白银三角一克。”但是,那时的收入更低,劳作一天挣十个工分,折合五角钱。好在家里每个月能寄来五元十元,维持着王金华的生活和收藏。后来,他被招入当地一家单位当合同工,做了工头,每天挣1.86元,“比正式工都多,我全用在收藏上了。”

  六年的知青时光如白驹过隙,但王金华和山西的缘分并没有结束。1975年,他被分配到山西临汾铁路分局临汾电务段,当上了一名通信工。“铁路工作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打开地图把山西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都勾了下来,挨个去跑。二十多年下来,山西几乎被我跑遍了,也淘到了更多心爱之物。”在二十几年的铁路生涯中,王金华将收购的范围扩至清代金融巨子聚居的太谷、平遥等地,为自己的银饰收藏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王金华、收藏,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收藏|黄予:收藏是一种病,而我已病入膏肓
  • 唐炬|笑傲艺术江湖
  • 钻石|女人的最好朋友
  • 林依轮|最大的艺术收藏是生活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