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黄予:收藏是一种病,而我已病入膏肓
  导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行为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收藏行为被列入自我实现这一层次,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长期从事收藏行为的人需要不断与匮乏做抗争,是精神追求极致的一种表现。

  采访约在了一个早上,刚健身完的黄予看到采访团队时,微笑着走上前打了招呼。一米八多的个头,在北方人中也算得上高大魁梧,常年健身的习惯,让他有着结实健美的肌肉。但其实,黄予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出生于在四川自贡,父亲是一名物理教授,母亲则是一位商业精英。

初中时的黄予,有种可以跟击剑队一起组团出道的潜质

第一次公开交卷

  八零后的黄予,很难让人将他与“已藏有超过28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著名收藏家”这一称谓联系起来。直到他的个人收藏展推出,人们才发现这位年轻收藏家的奇崛之处。

  今年5月22日,黄予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了“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展览由著名策展人朱朱策划,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以郑国谷、刘韡、徐震-没顶公司等艺术家为代表的“跨媒介中的观点实践”,以余友涵、李山、王音、丁乙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一九九九年以来的绘画”,以梁铨、沈勤、徐累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传统的再阐释”,以张培力、杨福东、孙逊等艺术家为代表的“镜头与虚拟现实”,以及以由欧阳春、瞿广慈、向京和于吉组成的“雕塑四件”,共涉及到66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130件代表作。

  这是黄予十二年收藏经历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黄予家一角 墙上为刘韡绘画作品

黄予家一角 左墙上为颜磊作品

黄予家一角

从泡泡糖到中国当代艺术

  收藏家都有强迫症,黄予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黄予的症状显现得要比其他人早一些。在黄予上初二时,流行着一种叫做比巴卜的泡泡糖。“比巴卜泡泡糖有大小包装之分。每个大包装的比巴卜里含100个小包装的泡泡糖和一个随机赠送的比巴卜小乐手。小乐手系列总共有16个,但每盒赠送的小乐手都是随机的,为了集齐它们,我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买了五十多个大包装的比巴卜,也就是五千个泡泡糖。那时候我见人就送泡泡糖。”这是黄予最早的收藏经历,“就在那时,我发现了自己对收集的兴趣,以及对喜爱的东西有强烈的拥有欲。”

  在黄予后来的人生中,收集、收藏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学金融出身的他在2003年进入自家企业传是拍卖公司,开始参与公司的运营工作。2004年,他开始收藏瓷器杂项,对明清时期的官窑颇为喜爱。2006年,黄予受母亲影响(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开始对佛像产生兴趣。彼时,黄予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交集还很少。

  直到2007年,黄予的收藏方向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展开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涉猎及收藏。

黄予的藏品:颜伯龙花鸟四条屏

黄予家中摆放的佛像

黄予的藏品:清光绪-粉彩百蝶赏瓶

黄予的藏品:弘一书法

民生的学习经历

  2007年,黄予进入了民生银行。当时的民生银行正在积极地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和收藏,着手筹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体系,黄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域。

  “从一个对当代艺术懵懂无知的少年,到今天系统性地收藏了两百余件作品,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何炬星。”

  2007年曾任职于民生银行的何炬星是中国较早一批对当代艺术有所研究的学者。刚接触当代艺术的黄予很难一下子完成从爱好收藏古董、佛像转变为欣赏、热爱当代艺术的跨度。那时候,何炬星常常带着黄予去看展览,给他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作品所在年代的历史。而真正让黄予动了收藏念头的是何炬星对他说的一段话:“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将会是百年以后的齐白石和张大千。现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是和这个行业里的艺术家共同成长,你会成为这段历史的塑造者之一。”

  这之后,黄予开始有意识地补中国当代艺术的课。工作之余,他大量阅读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书籍。2008年,黄予以管理者的身份开始参与民生美术馆的创建工作。从跑文化局、税务局,到和设计师筹划搭建美术馆,再到组织团队一起制作开幕展的画册……随着民生美术馆从设计图纸上的一个构想变为现实,黄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也更加完整和深厚。

  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览画册的制作,让黄予印象深刻 ,“一个月的时间,从设计到编辑再到印刷出炉。至今,我都还记得当时带着团队日夜奋战的日子,我在这本画册里投入了所有精力。”随着画册的完成,黄予对当代艺术脉络也完成了一次梳理。而这次梳理,也是“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中五大部分的雏形。

黄予和他的老师何炬星

收藏脉络的形成

  2009年,黄予的收藏脉络开始成形。

  最初,黄予将自己的收藏分为七大品类:观念艺术、观念绘画、抽象绘画、当代水墨、摄影、影响和雕塑。其中,观念艺术是黄予最喜欢的部分,“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受限制,天马行空和自由无限让它充满无限可能。”在绘画领域方面,黄予又细分了三个小类别,分别是观念绘画、抽象绘画和当代水墨。摄影领域方面,黄予的收藏以照片为主。影像和新媒体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为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黄予不得不销售一些以往的藏品,拍卖了大部分的古董精品。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出于信仰,黄予从未售出过任何一尊佛像。当年收藏的所有佛像,至今依然完整保存。

  随着收藏数量的增加和艺术媒介不断发生变化,黄予又将最初拟定的七大收藏品类重新拆分重组,最后定为五类,即观念、水墨、绘画、影像和雕塑。

  这样的调整,让黄予的收藏思路更加清晰,收藏行为也因此更加明确。遇到喜欢的作品,黄予不会盲目,他有着非常清晰的收藏标准,“第一,尊重历史。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无论表达方式是什么,一味地赞扬或抨击都不是尊重的体现,好的艺术作品只负责表述。第二,尊重学术。在收藏时,我会参考这件作品在美术史上的位置。同时,它也必须在我的五类收藏范围之中。我会先把它放进某一类别里,再去思考它在这一类别中的位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我所指的美不是狭义的美,而是雅俗共赏的美。“

  先计划再行事的稳健风格很符合黄予天秤座的性格。但除了稳健,黄予还十分在乎专业性,这倒是很符合他上升星座为处女座的特征。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一角

强迫症患者的专业修为

  对黄予而言,追求专业和极致已经成了一种病。

  在《黄予收藏》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自述:有时候在一些场合里,我会经常很幸福地感受到,在别人眼中,收藏是一件很美好且高尚的事。可安静下来时,我会想,其实收藏是一种病。收藏所导致的是,你想拥有所有的好东西。这是一种很要命的强迫症……它在带给我幸福感的同时也深深地折磨着我……

  做任何事都要求极致和专业的黄予确实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就拿健身来说,当年,为了拥有八块完美的腹肌,黄予拼命练习,最终获得了2004年中国健身先生的奖项。

获奖时的黄予

  在面对收藏时,他更是反复强调专业性的重要。邀请朱朱做“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的策展人就是黄予专业性的体现之一。“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我一贯的做事风格。专业策展人朱朱的加入,让布展线索更加清晰。无论是作品的取舍还是画册的编排,朱朱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人收藏展中也需要偏中性的作品”是黄予收藏专业性的另一体现。大多数藏家在做个人收藏展时会将所有藏品和盘托出,但黄予并没有这样做。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中所展出的作品仅仅占黄予收藏的一半。“目前,我的收藏体量是130多位艺术家的280多件作品。但这次展出的作品最能代表近十年我个人的收藏观。”

  距离展览开幕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现在回想起来,黄予总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中国当代艺术从1979年到2009年的前中后期,我都没有完整地梳理进来。其实,这一时期的作品我有一些,比如舒群、王广义、方力均、刘小东等艺术家的作品。但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不展出这部分作品,一是我这部分的藏品不够完整,二是和我想要表达的展览主题有所冲突。”

部分黄予收藏:

蔡东东 《卷起的照片》 42×42×5.5cm 明胶卤化银照片,版号46 2014

张培力 《台词》 单视频录像 6’21’’ 版号13 2002

孙逊 《诗歌工厂》  10’00’’ 单频动画 版号46 2011

屠宏涛 《放逐》 150×210cm 布面油画  2006

文化建设型的收藏观

  人有人生观,收藏也有收藏观。收藏观指的是收藏的观念和态度,它受收藏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

  收藏观分三类,一种是私自占有型。就好比唐太宗对《兰亭序》的执着和热爱,临终前还不忘要它陪葬;第二种是商业投机型。收藏在这类人的眼中,是一种投机生意,是财产保值与升职的工具。冠有“可增殖的证券”逃税利器”等名头的艺术品,首当其冲。第三种是文化建设型。比如鲁迅爱木刻,他不仅自费印刷选集还主动要求翻印自己的收藏,以保存珍品、传播艺术为己任。黄予的收藏观,就属于最后一种。

  “这么专业的展览,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展出?”几乎所有人都问过黄予这个问题。

  的确,论资源、便利性,这个专业的个人收藏展览放在北京或上海的效果一定会比成都更好。但黄予在做这个展览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决定——非成都不可。
2015年,黄予离开了民生系统,回到家乡成都,拜访了很多在蓝顶艺术区的艺术家以及当地重要的艺术机构,而结果却让他很“生气”,“成都有这么好的艺术氛围,却无人知晓。连唯一的成都艺术双年展都在2014年就停办了,我要回四川,我要在家乡推动中国当代艺术。”

  在黄予看来,成都的艺术氛围非常活跃,但很多当地艺术爱好者却欲投无门。这里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围墙,把这些人隔离在真正的当代艺术之外。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集结在一起,冲破围墙,为成都带来最专业、最与时俱进的中国当代艺术。

  黄予的下一个理想是在成都建立美术馆,“不做这次展览,我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收藏了12年。这12年中,我既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消费者,也是既得利益者。这次展览之后,我发心要给成都的艺术行业及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一点正能量。”

  赚到足够多的钱时,黄予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和慈善事业中。“王兵对我的启发特别大,他做的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就是做慈善事业。”目前,黄予正在注册自己的艺术基金会,发现、资助优秀的艺术家将是这个基金会的主要功能。

黄予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品:向京《寂静中心》

郑国谷 《再锈两千年》

左:徐震-没顶公司《男人到底想要什么》
中间:刘韡《世界之墙》
右:六韡《紫气》

王兴伟 《阿诗玛》

余友涵 《毛肖像》

欧阳春 《流浪》

  黄予的收藏观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箴言: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如果收藏真的是一种病,那黄予已经病入膏肓。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收藏、黄予,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王金华:银装素裹饰琳琅
  • 唐炬|笑傲艺术江湖
  • 钻石|女人的最好朋友
  • 林依轮|最大的艺术收藏是生活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