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柱2014布面油画》 陆超
周艟的艺术项目完全不涉及交易或盈利,因此不少人问他做这些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坦白讲,我也暗自思考过,究竟什么是浪费,什么是值得,什么又是对和错。对的事情就一定值得吗?值得的事情坚持下去结果就一定好吗?又或者说,所谓错的事情,将错就错下去,会不会也能开出意外的花?”
在周艟看来,今天的艺术圈,大家都在讲究所谓的政治正确性。“我不是说所谓的政治正确性有什么对错,只是这样一来,很多东西就此被束缚了。而且,这种束缚感是近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颗绊脚石。无论是人人在喊的大经济形式恶劣,还是拍卖市场萧条,抑或是藏家面孔重复等等,归根结底都是源于这个原因。所谓的正确性局限了艺术、局限了展览,让艺术也成了一种教科书,有了该怎么做、该怎么画、该怎么展出的工厂化流程。”
周艟将这种反思移植在自己的收藏以及艺术项目上,“很多艺术生态方面的东西,是否可以在‘将错就错’的方式中探索下去呢?其实,一开始我在Mingo做艺术项目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但随着一个个项目进行下来,现在我可以直接地告诉所有人:我就是要这么做。我要看看这样的艺术方式走到最后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周艟是固执的,越是别人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事,他越想尝试,越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这样的性格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安抚》 张云垚
在“厕所都会挂画”的环境中成长
周艟是个在表达时很少谈及过程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他说的话都比较抽象,是经过提炼总结后比较形而上的概念,给人一种成熟、老练的感觉。这样的说话风格得益于他艺术史学习的经历。而他当初去学习艺术史,也和母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周艟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早在2000年就开始入手艺术收藏。那个时候,中国当代艺术是非常虚幻的一个概念,但周艟母亲的运气不错,在入门之后就接触到了最优秀、最顶级的一批艺术家。“那时候,人们还没有藏家这个概念,对她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买画居然能够赚钱,而且获利丰厚。”
周艟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开放,去哪里都会带着周艟,希望小孩子也能参与到大人的活动中。在艺术方面,无论是参观美术馆、画廊,还是去拍卖行竞拍,甚至在谈判如何购买一幅画时,她都会带着周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对收藏、对艺术的判断更敏锐和准确,那些偶然发生、潜移默化的经历,正是我走上艺术这条路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