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开来 泽被后世
将如意推至高峰当属明、清两朝。那时,如意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产量较大的工艺品门类。清代如意的用料巧妙,装饰、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只有贵族可以把玩,如意也悄悄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清、明两朝时,在民间,厅堂正中会陈设大型如意,示意“福祉在堂”。富贵人家会选用陈年老木或者玉如意陈列正堂,镶饰碎玉或贵石的小型如意则摆 在各妻妾的房间或者作为馈赠之物。在皇宫和贵族里,凡值年节、皇室寿辰、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皇族也会用如意赏赐王公大臣。
清朝是宫廷如意的制作技能的巅峰期。据史料记载,整个18世纪,清宫有“如意”十几万柄,凡皇帝所到之处,“如意”都是最重要的摆设。各代帝王 后妃的画像和各种宫廷画作中都可见如意的身影。至道光十五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详尽载明,不算宫内陈设的如意,仅清宫及圆明园库贮如意共1621款 (套),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足以证明清皇室对如意的喜爱程度。贵族之外,如意以其珍贵的材质、巧夺天工的工艺造诣和吉祥驱邪的涵 义,也成为各种大户人家名绅身边的珍贵闲物和他们之间互相祈福禳安的贵重礼品。
清 白玉喜上眉梢
清帝中以康熙和乾隆最爱如意。从康熙开始,如意成为清宫上下的玩物,宝座旁、书房里、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顺心。每逢年节寿庆,皇亲贵戚、王 公大臣、达官贵人以及各地总督、八旗都统等官员都进献如意,以表示祝贺,借以取悦帝王。特别是每逢新皇帝即位,皇帝、皇妃生日或大婚喜庆佳日,所进贡如意 最多。自此,乾隆开始精心置办9柄成套者,其中多为节庆寿诞时官吏贡进宫中的贺礼。九是单数之极,《易经》中称阳爻为九,所以九又有至阳至盛之意,从而成 为一个吉利数,“九九”就为极致之数。臣下敬献9柄成套如意就是祝愿帝后长寿齐天,皇命至极。相反,有时帝王也用9柄材质不同的如意分赐给诸位臣下以笼络 人心。
与康熙不同,乾隆虽也爱如意,但却最心仪仿古铜如意。而乾隆帝60寿诞时是历史上最为隆重的一次如意进贡。大臣们集资进献了60柄纯金如意,共 用黄金1361两(今42546克)。每枚如意都有一尺多长,通体金黄,外包累丝,手柄上用绿色松石镶嵌“万年如意”四字,光华灿烂,皇家气派无可比拟。 而且这个款式的如意在每柄如意的钩头上分别用金丝镶嵌了乾隆寿诞60年间每一年的干支,60柄代表60年。乾隆诗云“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这60柄 如意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慈禧太后60岁生日时,大臣们贡奉的如意也多达1000柄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