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拍卖市场,竹雕拍卖显得有点“沉寂”。与往年动辄千万的成交价相比,今年竹雕拍卖的价格可谓是“平易近人”。作为收藏市场中的小众项目,在市场调整时期,还能保持稳定的成交价与成家率也殊为不易。
清赤壁夜游园竹笔筒,成交价:586.5万
竹雕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早的品类之一。虽然竹雕多为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所以竹雕历来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其与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合称为“竹、木、牙、角”。
有史料记载,中国竹雕在西周时期出现成品,到了明清时期,形成百花争艳的格局,并达到鼎盛。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和品质获得极大提升。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
竹雕艺术的发展使大量艺术家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载入典籍的竹刻家就有二三百人之多。随后,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派和金陵派。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濮仲谦、潘西凤等为此派代表人物。
清中期 “容园”铭竹雕书卷形笔筒,成交价:373.75万
嘉定派的创始人朱鹤,创深刻法,包括浮雕和圆雕技法,主要特征是“高、深、透”,也就是“薄地阳文”的雕刻形式。朱氏竹刻用刀如运笔,人物及动物神态自然,对后世嘉定派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金陵派创始人濮澄创浅刻法,其雕刻技艺与嘉定派相反,技法特点是不追求精雕细琢,只就竹材的天然形态稍加凿磨,所以当时人称“大璞不斫”。
竹雕技法除了浮雕、透雕、圆雕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竹雕技法叫留青。所谓留青,就是在带有竹皮的材料上用平雕技法雕刻,但图案是由留下的竹皮部分构成。在雕刻时,竹刻家构思好图形后,把多余的部分去掉,露出竹子的肌理,成为图案的衬底。竹皮青且坚硬,经过年久把玩之后,色泽转深,莹润光洁,年代越久颜色越深,图案也越清晰,手感越好。据说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留青竹雕藏品往往价格更高,更受藏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