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在唐代创烧时,有些绘画构图已初露西亚文化的端倪。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对于明代各个时期瓷器具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讨论,国内外陶瓷学者都曾有所论述。
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就曾撰文论述近东金属器对明代瓷器造型的影响;80年代,冯先铭先生谈到,在明代永宣时期瓷器中,有大约9种青花瓷器在器形上直接受到西亚地区的某些影响。明代瓷器上所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纹饰也有12种之多。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明代生产的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广泛受到阿拉伯文化元素的影响。
明正德青花瓷
明代永宣时期仿制伊斯兰器物造型的青花瓷大量出现,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不无关系。这类器物主要用于出口贸易以及与中东各国政治交往,器物的造型、纹饰均符合阿拉伯地区群众的生活习惯及审美需求。到了明正德时期,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器开始出现特殊的装饰纹样,器物上书写以大段《古兰经》里的圣训格言以及赞颂真主的字句为主要装饰内容。
这类青花瓷器造型也不同于明永宣时期仿伊斯兰造型瓷器,它具有典型的中原器物的普遍风格。瓷器上大多书写“大明正德年制”官窑年款,属官窑器物。而永宣时期御器厂生产的饰有伊斯兰纹样的器物,虽为官窑生产,但器物上均无本朝年款。
明代青花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装饰始见于明初永宣时期。明永乐青花卧足案、宣德青花无挡尊等器物上均有阿拉伯文饰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以正德时期带有阿拉伯文字的盘和碗等器物为例,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正德阿拉伯文字菱形开光碗,外壁装饰6个菱形开光,菱形开光内又套一个正方形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字,汉译为“接近亲属,传播和平,借给他食物。资深藏家通过梳理各种史料发现,正德时期之所以生产饰有伊斯兰文字的青花瓷器宫廷御器,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