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谈明中期至今紫砂艺术
紫砂壶可以像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 、 时大彬 ,清代 陈鸣远 ,作品造型完整,技术高超,他们将紫砂技术发扬光大,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他们的代表作,应尊为神品。清代 陈曼生 承前启后,“ 曼生壶 ”就是紫砂艺术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品,即便技艺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称为极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 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现在流行的高档紫砂 茶具 ,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
2010年5月16日,一把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的石瓢壶以1232万元被拍出,创下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此次拍卖的“景舟石瓢”为1948年顾景舟与 沪上画家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共同合作五把石瓢壶其中的一把。壶身为顾景舟制作,吴湖帆用笔以行楷在壶坯题铭“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 生,吴倩并题”,另绘有形态生动的竹枝,由顾景舟以双刀技法镌刻。底印是王仁辅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盖印是任书博刻的“顾景舟”款。从“曼生壶”到 “景舟石瓢”,紫砂陶刻艺术发展了近两个世纪,在历史的沧桑中,紫砂陶刻已成为紫砂陶中应用最广泛的装饰方法,这次“景舟石瓢”的拍卖,再一次印证了陶刻 对紫砂壶艺术性的重要性。研究、继承和发展紫砂陶刻艺术,已成为紫砂艺人和学者的一个重要题目。
曼生石瓢壶典故
陈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中,偶而或淘选古物,加以收藏。一日,忽然见到一个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观看其器许久,未曾得 见。于是近前捧起细细的看,只见这件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观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不禁大 喜过望,立马取出纹银二两购买下来。曼生得了这件东西如获至宝,匆匆回到家里清洗干净,再细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曼生乃紫砂玩家,依这个造型制壶的心 情油然而生。于是以石器为原形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以配之,经过易稿数百次,终成壶式,起名曰“石瓢”。壶身铭文:不肥而坚 是以永年 曼公作瓢壶铭。
这个石瓢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来经过许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而最终万流归宗,都源自曼生矣。这个壶款古韵最 浓,而壶身铭文的寓意深远,令人哲思,并含有健康长寿祝愿之意。其风格中和淡泊。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把此壶而饮,便觉宠辱皆忘,超然世外。此壶蕴精气神 韵于一身,可视为壶之智者。
曼生子冶石瓢:壶身:一面刻竹一枝,刀法有力。另一面横刻诗一首:“画竹多而作书少,人道余书无竹好。偶然作此当竹看,又道竹不如老。子冶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