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派大师冷军画作之布面油画《雨香》
危机即转机
传闻说冷军的肖像画放大到500倍时,连毛衣里的小毛屑都是立体的。郭润文也说冷军有一双独特的眼睛,在距离画面20厘米的时候他的视觉可以放大到几百倍。当人们热衷于讨论他完美的绘画技巧时,危机也伴随着成功悄然降临。自从1991年开始,冷军这种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一直画了十几年。他坦言:“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消耗,就是你自己的原始动力逐渐消耗殆尽。”
“我画超写实,由大到小,越来越拘束,最后要放格子一点点填进去了。我画着画着就把感觉画丢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你知道吗?”冷军的声音有些颤抖。艺术家的直觉是异常灵敏的,他强烈意识到自己积累起来的那种感觉的力量正在退化。这种情况也有前车之鉴,冷军说:“我们过去真的是有一批人,原来画得非常好,结果突然就不会画画了,突然就没感觉了,你看到东西再也感动不起来了。”惯性有时候是人类温柔的杀手,当我们适应了某种轨迹,一路向前攀爬时,往往会遇到断崖。有的人就干脆一屁股坐在那里,靠着过去的成绩过日子。而冷军面对断崖,急得来回踱步跳脚想要找到出路。“我要把自己的感觉找回来。”他说道。
无意间,冷军发现如果画一些随意的快画,可以让自己从长期创作的泥沼中拔出腿来。于是他开始了大量的写生,一天一张,重新训练自己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达力。他说:“我有一个体会,越有挑战性的东西,越有难度的东西,就越能够刺激你的感觉。我就是因为感觉缺失,手感变迟钝才开始画快画的,后来绘画的感觉就慢慢恢复了。”
冷军和郭润文等朋友们每年春节都会相约在一起画画。有一次他们出去画风景,冷军说风景其实不怎么样,但当他转头看到郭润文这帮人三三两两认真写生的样子时,感觉非常好。他笑着说:“要是能把这帮人画下来,有意思!但是这太难了,我当时扯了一块画过画的旧布,新的都没舍得用,就这么随意画了起来。结果画得还挺好,每个朋友还画得挺像的。呵呵,我觉得这是一条路子。”
无心插柳柳成荫,身边的一件小事,也许就是解开他心锁的钥匙。冷军从身边的最熟悉的地方找回了绘画的感觉。之后的几年,他画得越来越松弛有度,任意洒脱,突破了之前的创作瓶颈。如今冷军的画室写生系列,国外的博物馆系列,还有竹子系列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作上品。他们在武汉的绘画小组也常有人慕名去参观,成了当地一道“特色”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