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从古希腊到后现代,西方所有的艺术流派中,印象派的作品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到热爱艺术的人对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都耳熟能详;陌生到必须要飞到远隔万里的巴黎奥赛美术馆才能一窥印象派的杰作。提到印象派不得不从奥赛美术馆说起,塞纳河旁边的奥赛最初是火车站,是巴黎往南的火车出发的地方,当时一些画家开始有户外写生的观念,他们背着画架从奥赛火车站出发,去南方旅行、去寻找阳光、去创作。科技文明的进步让人们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象与没有火车的时代差别巨大,印象派能与火车站结合,也说明他们的作品不适合放在像卢浮宫这样的皇宫里。当时的主流画派通常以贵族为主题创作,被排斥为非主流的印象派则坚持“艺术存在于生活中”。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作品应该挂在人们家中的卧室、客厅里,但令印象派艺术家始料未及的是,几百年后,他们的作品已从非主流华丽转身为让世界各地藏家趋之若骛、追捧至极的奢侈品,如今能挂得起印象派的人家恐怕已是凤毛麟角。
前期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出生在1840年前后,雷诺阿、莫奈、德加都是同代人。年纪最大的马内出生在1832年,被后世称为印象派之父,他在1863、1865年凭借《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两幅作品轰动艺术界,引发了官方强烈的道德批判。但当时很多非主流的年轻艺术家却以马内作为领导者,经常聚在咖啡馆里讨论对艺术的看法同时批判主流。工业时代改变了城市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与中产阶级的崛起密切相关,剧院、咖啡馆、聚会、度假、阳光⋯⋯所有生活里美好的状态都是当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前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艺博会(TEFAF)上标价850万欧元、德加在1894年创作的《清晨梳妆的女子》描绘的就是一个女孩在清晨梳妆愉悦的状态。印象派强调外光、强调高明度的色彩、歌颂生活里的幸福和甜美,都在这幅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说到德加,去年11月纽约苏富比在印象派与现代主义艺术夜场拍卖会赚得2.275亿美元高利,然而这背后的一桩秘闻今天才被爆料。拍卖开始前,一幅画作被从拍品中撤了出来,因为苏富比拍卖行发现这一幅德加描绘牙痛的洗衣女工的画作《洗衣女工》37年前窃自法国的一家博物馆。
梵东荣(Kees van Dongen)《戴玫瑰帽子的仕女》
随着印象派从非主流慢慢崛起,1874年他们自发举办了“独立艺术家落选展览”来对抗官方的排挤,当时的保守媒体认为他们只会凭着印象画画,印象派这个名字便由此诞生。之后他们每隔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展览。但展览只维持了12年,后来由于内部意见不合不欢而散,1886年之后印象派渐渐消失在创作舞台上。另外一位艺术之星正冉冉升起,他就是新印象派的创始人修拉。与前期印象派观点不同,他认为德加、莫奈他们在画布上处理户外的光线只是一种情绪,而他则认为光线是可以被理性分析的,他的传世名作《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是用不同的颜色的点构成的画面。可惜由于他的英年早逝,鲜有作品在拍卖和博览会上出现。
修拉之后便出现了以高更、梵高、塞尚为首的后印象派大师。后印象派显然厌倦了大城市的繁华,也不满前期印象派偶尔去乡下旅行创作的方式,他们选择人烟更稀少的偏远地方定居,寻找更纯粹、原始的生活。莫奈于1880年创作的《维特依美好的中午》在去年纽约苏富比5月的拍卖上成交价高达1520万美元。作品描绘维特依和拉维格村庄一带的塞纳-马恩省河全景,这是画家1880年代早期创作的著名油画中常见的主题。画中描绘塞纳-马恩省河东岸的风景,除维特依村庄外,远景更见巴黎圣母院教堂,宁静的中午景色尽入眼帘。此时期的莫奈经常把绘画工具运到自家的“工作船”上,并整天在船上沿河创作捕捉夕阳斜照在水上景色之作品,温煦撩人。
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红衣小提琴手》
除了苏富比,佳士得去年也有印象派佳作现身,6月梵高1889年的作品《圣保罗医院花园》以900多万英镑成交。此画作创作于梵高居住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时期,这也是画家绘画生涯最高产和重要的时期。自60年代开始,此画作便由欧洲一所著名收藏机构所收藏,这件作品预展时引来众多目光,毕竟它在一位瑞士私人藏家手中将近几十年,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