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阳
2004年创办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改变中国艺术博览会的面貌与生态,取得海内外艺术界的一致好评。
从2006年至2009年策划“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成为中国众多艺术博览会组织者中的领军人物。
写实油画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早在清代末期,油画就传入中国,不过那时它对中国画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写实油画才通过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和李叔同等第一批在西方学习绘画的留学生带入中国,并最终由徐悲鸿奠定其在中国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到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伟大领袖的油画作品在中国大行其道,艺术也随之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庸。
20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交,“伤痕美术”以其平实的场景、凝重的色调、悲剧的情怀,发出了“中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先声;随后,罗中立的《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引起了轰动,乡土写实主义也由此发端。总之,中国画家开始关注平凡的现实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开始“借作抒情”。
这一趋势在思潮迭起的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愈演愈烈。由于这时期中国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各地的艺术群体纷纷崛起,流派纷呈,且艺术形式也日益多元化。虽然写实油画所确立的坚实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但是它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填充与扩展:靳尚谊融精湛的油画技法与东方的神韵之美于一体,开创了中国新古典主义油画的新篇章;以刘小东为首的“新生代”艺术家,通过描绘身边的平凡人物来表现当下人们最本真的状态。……
2004年,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发起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翌年又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其成员由最初的13人增加到30多人,包括陈逸飞、刘孔喜、袁正阳、夏星、龙力游、张利、郑艺、翁伟、忻东旺、李贵君、张义波、朱春林等艺术家。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画派的方式合作结社并以发表宣言的方式成立的画派,写实油画也因此愈加大放异彩。
艾轩 藏族少女
很显然,中国写实油画是有其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的。但从拍卖市场来看,各时期写实油画的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并不是对等的。
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发迹的艺术家的作品。自2003年以来,这一板块的市场行情不断飙升,成为中国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在2011年的嘉德春拍中,陈逸飞创作于1994年的《山地风》以8165万元成交,这件作品在1994年也曾在嘉德上拍,当时的成交价为286万元,仅七年的时间,这件作品就翻了28倍!靳尚谊、王沂东、艾轩、杨飞云、陈衍宁等人也动辄成百上千万元,成为拍卖市场中的常青树。此外,刘小东也是在世的当代艺术家的强劲代表之一,他先后作于2004年、2005年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和《温床NO.1》(五联)都以五千多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其作品的保值增值性强;其次,靳尚谊、陈逸飞、王沂东、艾轩、杨飞云等人的作品描绘的题材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他们在绘画技法上也是无可挑剔的。而购买以刘小东为代表的新一代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则成为众人追逐的一股时尚潮流。
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美术史价值却没有通过其商业价值彰显出来。2010年秋季,中国嘉德首次推出20世纪中国油画先驱专场,但拍卖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上拍的61件作品成交率仅为60.66%,总成交额为1870.96万元;2011年春季,嘉德再接再厉,继续推出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专场,其拍卖结果较之去年有了可喜的飞跃—55件拍品的成交率为78.18%,总成交额为6295.56万元,却依然避免不了整场拍卖敌不过一件陈逸飞的《山地风》的尴尬。
中国早期油画(除徐悲鸿等少数早期的大师)卖不过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早期油画的存世之作本来就少,而且很多已经被人收藏,所以市面上流通的精品只能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国早期经典油画的研究比较缺乏,其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类似的尴尬也出现在红色经典油画上。国内红色经典油画的拍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嘉德秋拍,当时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的高价拍出。但红色经典油画在一炮打响之后又趋于沉寂。2006年,华辰拍卖推出了名为“1938〜1991:历史的主题”红色经典专场拍卖,总成交额为2313万余元,之后红色经典油画也零星地出现在拍卖场上,但始终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专场拍卖。不过,红色经典油画还是有一批较为稳定的收藏群体,并且拍卖市场中出现的佳作也往往拍得高价,如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就以1012万元成交。另外,刘益谦、王薇夫妇也是红色经典油画的收藏大家,他们目前共收藏了100余件红色经典油画。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