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出生于1963年,是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潮流之一——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1989年,方力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先后被国内二十余所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12年被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聘为和平大使,2013年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多次应邀参加一系列重要的国际艺术大展,在国内外相继举办多次个人展览,作品被海内外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广泛收藏。自1988年以来他在一系列作品中所创造的“光头泼皮”形象,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个特立独行的符号。
方力钧
“他的艺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欣赏’,而是通过他的‘制造’引发我们的哲学思考——从中感受现实中人的真实处境,以及现实背后不可预测的‘深度’。”——栗宪庭。
变是唯一的不变
据说,如果一见到方力钧就提他的光头系列,不仅不能打开他的话匣子,还可能会让他感到不适。“画光头的问题我回答了没有上千次也有好几百次了。”方力钧笑道,“我的一些作品不仅没有光头,有些连人像都见不到。人们宁愿相信他人的说法,却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2014,122x163cm,套色木刻,2014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因“光头”系列走红,与张晓刚等人被誉为 “中国当代艺术F4”之一的方力钧一直在试图改变自己。2013年,方力钧在汉雅轩展出同名个展,展出其近期新作,保包括水墨作品、布面油画以及陶瓷雕塑。早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系专业的方力钧,在这一年破天荒地重拾旧业,用独特的方法制作出似塌非塌的脆弱陶瓷雕塑,寓意当今盛世之下的危机于紧张。今年,方力钧在泉空间再办个展,展出近两年最新创作的水墨、油画、陶瓷和版画作品。这次展览中的水墨画尺寸偏小,形式杂多,其中大量是在旅行中完成的。水墨材料方便携带,给了方力钧很大的创作空间,“旅途中,或与朋友会面,或偶有所想,拿出笔墨即可随时记录。水墨画与油画的质感不同,绘画时的安排规划自然也有所不同。油画、版画多在工作室完成,以细致、周全的规划为主,水墨、陶瓷则讲究即时即兴,所思所想能被及时呈现,有点像写生。”
2013-2015,244x122cm,套色木刻,2015
说到写生,一直以来,方力钧对写生都持有怀疑态度。“艺术创作应来自生活经验,而非猎奇或采风。我们画一株小草、一颗小树,画的不是此时此刻,而是经验和知识。思考多年,我终于想明白,我们所谓的写生,不是对某个角度的写生,而是写意人生。单纯地记录下眼前的场景,那是摄影便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非艺术家应该做的。”
成在符号 败也符号
陈丹青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方力钧的光头脸真的是符号,可做多种解读:顽劣、无知、文化的盲点、破罐子破摔、弄不死他……只是符号玩太久,艺术家自己也厌倦了,近年想破破自己的局。年轻时找到符号,最难的是中年摆脱。中国当代艺术,成在符号,败也符号。”
2013,44.5x35cm纸上水墨,2013
在今年泉空间的方力钧个展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的标志符号“光头”,“玩世现实主义”随处可见。对此,方力钧解释说:“‘玩世现实主义’和‘光头’问题是把双刃剑,我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一方面,这些符号将原本不存在的价值强加于我,让我变得受瞩目;另一方面,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很可能被这些所谓的‘光环’抹杀,而恰恰,被覆盖掉的这部分很可能是我最根本性的价值所在。说白了,有些艺术家穷其一生就为了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作符号,但名气和符号系统本身过于强大,就像是物体被涂上厚厚的油漆,观众也就不愿意去观赏和思考了。我的名字已成为一个符号,并且和‘光头’这个符号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成名与符号的无奈与代价。”
2015秋,137.7x72.4cm x4,纸本,水墨2015
精神大家 画中哲人
与很多艺术家不同,方力钧从不谈灵感。恰恰相反,他总是要激情完全冷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我不是一个激情型的画家,虽然年轻时梵高对我的思想影响极大,但我却不喜欢他的作品。我不喜欢艺术家像狗一样,饿了会叫,发情了也叫,这种本能的表达是低级的。”
2014-2015,400x720cm,布面油画,2015
方力钧创作一幅作品(油画类偏多)的周期很长,有时一年画一幅,有时候三四年才完成一幅。“我作画的时候既不是圣徒也不是狂徒,在画布前,我什么都想:金钱、女孩,想想自己有一天会多么伟大,多少人会在画前五内俱焚,甚至也会出现某些污秽的联想,我不拒绝任何可能,是一种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我希望把所有可能的影响都放进画里去,让画面能承受足够的东西。”
如果非说有什么对方力钧的创作有很大影响,那便是他开出的自己精神师承的榜单: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卢梭的《忏悔录》、雨果的《九三年》、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还有《邓肯自传》……“它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让我全都碰上了。《呼啸山庄》中的三姐妹身居英国乡村,过着极其封闭的生活,她们的想像力和波澜壮阔的感觉完全来自内心,这使我明白真正的生活是用心去体会的。假若是一个傻子,纵使经历万千事物排山倒海,他的内心也不着痕迹。《忏悔录》中的卢梭,年轻时与朋友领养一女孩,本想长大了一起受用。但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正的父女情感,最终没有把女孩当成玩物。卢梭并不矫饰自己,而是以赤裸的心态、朴素的语言把自己肮脏的想法说了出来,在我眼里,他因此变得坦荡透明,这使我真正理解到人性、人的自尊及人的权利。《邓肯自传》传达的对自由艺术的追逐与理想真是让我震撼。时至今日,每当我笔下出现水的时候,我都会怀疑是否与书中描写的那个穿着白色图尼克的孩子在蓝色的天幕前跳舞的景象有关。在我思考问题的关键时刻,这些书都及时出现,它们真正震撼了我的灵魂。”
2015.6.1,45.7x35.2cm,纸本水墨,2015
在方力钧看来,绘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重人而不是重画。人做到什么程度,画作就会自然呈现出一种相应的面貌。因此,当有人对他的画提出意见,他基本上是拒绝的,并非是他孤傲,而是绘画是完全个人化的行为。“艺术作品有时像赌博,画家惟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就是绘画本身”。
歌德曾经说过:“真正的艺术作品超越并抗拒我们的智性。它能被感知,体会……却从不能被了解,更难以让人用言词表达其实质与价值。”在一个充斥谎言的时代,方力钧让艺术服务于思想,在二十多年前带着“光头”闯进了中国当代艺坛。如今,他将继续以一个批判者的姿态,向着全身心的自由和解放前进。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