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强势拍卖公司
首先是佳士得拍卖公司2011初公布的2010年拍卖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当年在全球的艺术品成交金额为50亿美元,同比增长53%,而以香港为拍卖中心的亚洲地区成交金额7.7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11%。另外,佳士得全球拍卖20%的成交金额来自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买家,这一数字在2009年是16%,而在2005年是7%。根据这一数据佳士得拍卖公司采取了几项积极举措,例如在新加坡自由港建立了一个艺术品储藏设施,在全球增加雇佣会讲中文的员工,并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立36人的团队专门服务中国买家,这其中就包括四位新高管人员,负责发展亚洲区内新业务及客户网络,满足众多中国新买家和卖家的需要。此外,佳士得官方网站正在升级,希望能更加方便中文用户使用。
西方资本全面挺进亚洲艺术市场
与佳士得相比,苏富比公司则表现得略显低调,但显然亚洲拍卖成绩的高升刺激了这个作风务实的公司。据统计,香港拍卖会的成交额占苏富比全球拍卖总额的百分率,已由2004年的5%,大幅攀升至2010年的16%。另外买家方面,2005年中国买家占香港苏富比全年拍卖成交额仅5%,2009年中国买家的成交额更首次超越其它地区,到了2010年其份额已上升至42%。为进一步加强亚洲地区的客户联系,2010年下半年苏富比首次在内地、香港举办了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油画巡展,另外开办了“世纪藏臻”等学术与教育性的专题展览。另外,从2010年开始苏富比在香港举办的拍卖作品总价值呈逐步扩张态势,2011年4月举行的香港春季拍卖会的作品总价值更是超过了24亿港元,为历年新高。
张晓刚 《车窗—孤独的小提琴》
另外还有英国的宝龙拍卖行,2007 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就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将业务延伸到了亚洲地区,现在来自亚洲顾客的购买力占据了香港宝龙拍卖市场成交份额的百分之五十。2010年10月30日,宝龙又进行了一项大的举措,首次在中国国贸大饭店举行了北京预展。看来,亚洲藏家成为宝龙拍卖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