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赵无极的作品总会出现在拍卖图录的封面上,熟悉艺术投资的人自然明白这位抽象艺术大师的市场地位不是一蹴而就。从上世纪80年代初入拍卖场,到2012年市场调整之后的再度破亿,赵无极的作品经历了漫长的市场检验,显示出国际语境下艺术融合的恒久魅力。
《双联作》
二级市场硬通货
从投资的角度分析艺术家的作品,本身就脱离了艺术本身,而成为一种数字的游戏。2013年前后,从市场行情判断,多数艺术顾问都不建议入手赵无极的作品,因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整体艺术市场日趋冷静,赵无极作品在2013年的市场价格比起之前已经有了大幅缩水。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由于2017年赵无极先生仙逝,他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一次水涨船高。
2017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赵无极的作品《29.09.64》以1.5286亿港元(1.3356亿人民币)成交。同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赵无极1967年作品《17.07.67》,以4037万港元(3567.34万元人民币)成交;保利香港春拍,1968年的作品《24.10.68》以3658万港元(3259.27万元人民币)成交。
最近的一次则是在2017年9月26日佳士得上海拍卖会上,赵无极晚年巨作《24.12.2002–双联作》在经过长达近8分钟的激烈争夺后,最终以3360万元人民币成交,不仅成为全场最高价拍品,亦一举成为佳士得于中国内地举行拍卖以来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
一步步积累市场基础
赵无极的艺术市场从法国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长期的市场运作,20世纪70年代末,赵无极已经成为法国最杰出的亚洲艺术家,作品为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收藏,代理画廊已然遍布欧美各处,参加过的重要展览数不胜数。机构、个人买家众多,“国际盘”已然形成,可以说这一阶段的铺垫为赵无极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1985年,赵无极的作品就已经出现在拍卖场上。当年的平均成交价格为1471美元,上拍量为 4 件,均成交。1989年,成交均价已经达到51919美元,短短4年,增长了35倍且全部成交。这一时期,支持赵无极作品市场价格的买家以华人收藏家,尤其是中国台湾的收藏家为主。
上世纪80~9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台湾艺术市场的繁荣时期。由于竞争激烈,中国台湾的画廊主已把眼光开始转向海外,赵无极作为“海外华人油画”板块的重要成员之一,很快进入了他们的视野。1999年至2001年,香港苏富比、台北罗芙奥、香港佳士得等拍卖公司纷纷梳理出“华人艺术家”板块,作为拥有广泛欧美市场基础和艺术史地位的艺术家,赵无极的作品在亚洲市场同样具有竞争力。
《无题》
2005年,赵无极作品的行情得到进一步巩固,送拍量上升到68件,成交率为90%。香港佳士得春拍 “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赵无极在1985年6~10月间受邀创作的大型三连屏油画《June-Octobre》(280×1000cm),以1804万港币成交,为此段时期内的最好成绩。当然赵无极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也有流拍现象。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买家眼光精准,而赵无极作品的市场抗跌性也颇高,油画的价格尤其坚挺。
2010年之后,成就赵无极作品高价成交的“福地”不再局限于香港、台北、伦敦,在北京匡时2010年秋拍的“油画雕塑专场”中,《5.12.61》(60×92cm)拍出了1288万元人民币(193.2万美元)。由于国内艺术品交易需要交纳高额税金,此次成交虽然没有改变高价作品集中在海外成交的现状,但至少说明赵无极作品同样获得了国内买家的普遍认同。
不可取代的东方抽象艺术
赵无极从西方的抽象绘画出发形成了中西融合的体系,将东方的审美和思维融到到抽象绘画的形式当中,堪称史无先例。
纵观赵无极一生的艺术创作,无论在哪个阶段,他都是全心投入摸索独特的途径,从未停留在某个阶段性成就,而是不断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过往已建立的成就与框架,使得他在近7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将其艺术语汇层层互扣地推演。
《无题》
赵无极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时的具象绘画,到达巴黎后的抽象方向转变,至50年代的克利时期、甲骨文时期,直至 1959 年后开始舍去命题,仅以作品完成日期为题目,完成了逐步将物像从画面中完全抽离的探索。而在随后几十年的抽象艺术发展中,赵无极也是经历了从来源于东方、立足于西方,又回归于东方的心历之程。
评论家Francois Jacob在描述赵无极的晚期作品时说:“眼前是一个在世界形成之前的混沌,是一条路,不通向终点,却溯至起源,在有形无形间,这就是赵无极的画带领我们去的所在——一个未完全定型的世界,仍在悬宕、在迟疑,是在形成秩序前最后一刻的翱翔。赵无极的画恒在对宇宙提出疑问,恒在戮力重造……展现着光的诞生或水的产生,或在物质的动荡之外呈现生命,在隐约中涌现。”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