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弦》
2017年春季,在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晚间拍卖上,雷尼·马格利特创作于1960年的《心弦》(La corde sensible)以1440万英镑的成交价刷新了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马格利特是20世纪比利时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绘画因充满哲学性的思考而展现出与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截然不同的面貌。在他的绘画中,“真”作为永恒美的绘画主题被解构,审美经验的断裂与异变使作品独立于所指物而确立了自足存在的逻辑。本期将通过赏析《心弦》来解读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马格利特出生于埃诺省莱西纳,他的父亲是一名裁缝,母亲是一名女帽的销售员。马格利特是家里的长子,10岁时就开始学画。1912年对于马格利特来说是被忧郁笼罩的一年。这一年,他的母亲投河自杀,而母亲的尸体被捞上来时,马格利特就在现场,被衣饰覆盖着脸部的母亲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1927~1928年间,他所创作的人物都是被衣物覆盖着脸孔。
马格利特青年时曾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就学两年,1918年,毕业后的马格利特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马格利特的画面中总是出现离奇的幻觉画面,如燃烧的石头、有裂缝的木质天空、鞋和脚的奇妙关系、珍珠里的女人面孔、瞪着一只人眼的火腿片……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将互不相关的事物并置在一起,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基里诃的试验。这之后,马格利特又致力探索事物本身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将不同的东西以某种奇妙的过渡联系在一起,如由脚往鞋的变化。
《情人》
首次对立体主义感兴趣
1919年,马格利特开始对未来主义和奥费立体主义产生兴趣,受到大他十岁的意大利画家基里诃的影响,马格利特开始涉猎超现实主义的风格。1922年,马格利特与童年玩伴乔吉特·伯婕(Georgette Berger)结婚。四年后,他开始全职绘画,并于同年创作出《迷失的骑师》(Le jockey perdu,这幅作品是马格利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
1927年,马格利特在布鲁塞尔举办首次的个人画展,没想到展览一开放,就遭到大量侮辱性的批评。这次画展的失败使马格利特感到郁闷,于是他移居巴黎,在这期间,他创造出大量具有神秘语意的迷人画作,同时也为许多时装海报和乐谱封面进行商业平面设计。
1929年,在对未来派和立体派进行了短时间的审视之后,马格利特加入到超现实主义派的阵营之中。当大部分超现实主义画家都在参照安德烈·布雷东所提示的“纯内部”观念搞些偏执狂式的活动时,马格利特却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和物品产生了兴趣。马格利特想要通过一种现实主义、又充满诗意的表现方式让人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既把画面作为解放的方法,又把它作为知识的工具。1925~1936年间,马格利特努力通过各种不同物品的冲突来创新,通过改变人们已经熟悉的物体对环境的看法来警示众人。他以交换、对立的手法,使人们看清这样一些奇特的事情,用生硬、精确,以及“反绘画”的意志描绘着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1936~1940年,马格利特扩大了研究的领域,不再执着于把毫不相干的物品画在一起。相反,他开始考虑孤立的物品与它自己本身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哲学概念提出的从包含出发到被包含中去,如树和树叶的关系、风景和画面的关系、鞋和脚的关系以及天和鸟的关系。这些想法使马格利特成为杰出的形象发明家,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知识和感受融为一体的新发现。除此之外,马格利特的颜色运用也与众不同,他酷爱从棕色过渡到绿色,再从灰色过渡到蓝色,这种变化也引导他在颜色的领域中进行其他研究。
用画笔打破了逻辑因果关系
《心弦》里过度放大的玻璃杯和比例不对的云彩,都让观看者过目不忘。马格利特通过有目的的、理性的视觉错置颠倒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从而产生出精神上的震撼感。
《窗外》
《戴黑帽的男人》
马格利特并非从一开始就找到了绘画的突破点。起初,他的某些技巧,如渗色的云石圆雕(bleeding g marble states),同浪漫主义形象中为追求轰动效果的雕虫小技并无二致,但这些方法很快就得到了改进。1929年,他在布列顿主编的《超现实义义的革命》最后一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物体、物体的形象以及物体的名称之间都不存在非有不可或不可转移的联系。“树叶”一词也可以完全用一幅大炮的图画来代表。马格利特就这样使自己的思想从熟悉和日常习惯的参照物中解脱出来,遵循超现实主义的戒律,从日常事物以外的并置中探讨其隐藏的秘密,从最平淡的情景中揭示出深刻的恐怖和喜悦。在《光的世界》(1954)中,深夜里,郊外街道旁的一间小屋被阴影包围,同时又被街灯照亮。万物仿佛都安详地入睡了,只有头顶上方的空中溢满了正午般的光亮。人们无法对此做出解释,只得让这个谜存在下去。在《倾听的屋子》中,视觉上的谜使人们无法找到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是苹果太大,屋子太小?还是屋子太小,苹果太大?无论答案的正确与否,人们都无从知道。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幽闭恐怖的感觉在这里非常强烈。
马格利特一生的创作风格变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是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的安静,表达的观点涵盖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
马格利特的贡献不仅在于将语言和思想的重要性置于视觉形象之下,还在于通过建立起词语和符号之间新的对等关系,打破了逻辑因果关系的常规。马格利特所选择的道路孤独、理性又充满智慧。他在艺术界展开了一场长期的奋斗,他认为艺术家为了一种专注于个人抱负的事业,是可以牺牲一些自我和独立性的。他在创作中常使用“撞击”手法,不断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迫使人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并随着层次的变化、大小的变化以及重叠的变化,让人们惊奇和赞叹。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