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盈时2013春拍“琳琅观妙•元明清瓷珍菁华”宫廷瓷器专场中有一件重器十分罕见,这件乾隆年制的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耳特大抱月瓶,让各路藏家惜爱甚佳、如获至宝。它究竟珍罕在何处?我们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去欣赏这件珍贵的皇家御器呢?为此我们本期特邀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翟健民老师为我们细细解读。
专家细赏乾隆御制青花耕织图大扁瓶
T:这件作品为什么珍贵呢?是因为题材还是器型的原因呢?
翟建民:我觉得有机会能够亲眼得见这样一件重器,是十分荣幸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情。我所见同样类型的器型,在天津博物馆和东德博物馆所见有两件,但都是龙耳,而这件则是蝠耳,十分生动,造型栩栩如生。这件拍品借鉴永宣二窑抱月瓶稍加变化而成,造型恢宏雄伟,高近两尺,为乾隆御瓷寥寥可数的最大器型之一。其线条优雅多姿,视之玲珑可爱,唇口直颈,颈饰变形双蝠衔灵芝耳,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圆硕而扁平的瓶体与灵空优美的双耳搭配,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感,使得器型稳重而不失秀美。此外,它的色彩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已臻化境,为什么这么说呢?它的色彩浓度刚刚好,温度再高一点,釉色就会太浓,而稍微低一点的话,颜色又会发涩,所以说火候是恰到好处。
T:这件重器被命名为“耕织图”,反映了古人耕作的场景,其寓意何为?
翟建民:耙是碎土农具,“耨”即除草,耙耨就是耕后碎土、平茬、除草的一项整地工序。此瓶两面背景相近,皆是双桐树下,阡陌相交,不远处农舍隐现,画中梧桐枝叶婆娑,生机盎然,使得画面构图饱满。我们看瓶体中所绘是梧桐树,象征了皇家霸气。《礼丰威仪》说:“其政平,梧桐为常生。”《瑞应图》说:“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因此梧桐也被赋予代表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祥瑞之物,象征了康乾盛世国泰民安的祥和之景,亦正好与耕织图所寓之意相暗合。图中村落风景,田家作苦,曲尽其致,画法极重工笔之各传统精妙手法,构图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将虚实透视空间处置得非常得当,是工笔绘画的绝佳作品。所绘人物面目表情及衣褶生动,大牛与小牛相顾动人,绝妙地再现了原画之神韵。其余边饰为青花绘寿字吉磬缠枝花卉纹,纷繁复杂,绘画却细致入微,颇见功力,缠枝花卉舒展婉转,轻盈如真,与蝙蝠灵芝双耳上下呼应,尽显乾隆盛世御瓷之隽巧华美。
T:我们知道青花是瓷器中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了,而乾隆期的青花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翟建民:这件重器全器以青花绘就,口沿外部绘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则绘蝙蝠纹作饰。腹部两面开光,一面绘《耕织图•耕部》之二“耕”:图中农夫赶牛犁地;另一面则绘《耕织图•耕部》之三“耙耨”:牛拉一长方形耙,农夫着斗笠、蓑衣,手执牛鞭站在耙上,正冒雨驱牛耙地。乾隆青花御瓷之画法西化,恰是发生在郎氏艺术造诣高峰之后,二者之内在联系不喻而明。此类作品往往造型恢宏高大,有足够的空间展示新体画法,让人观之可以明显感受其特殊之处。
本品是乾隆御制珍罕的官窑陈设器,同类存世极其稀少,检视已知的公私典藏之中,数量不过六例。就此式大扁瓶而言,青花与斗彩完全没有施彩者之区分,这比只有青花勾勒纹饰,俗称“漏斗”的绘制方法清晰很多。例如本品梧桐树叶和两侧花卉皆以钴料渲染涂绘,构成完整画面,而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藏品则花叶勾勒留白,不见青花渲染,等待加饰彩料。此外,乾隆朝宫廷工艺品装饰耕织图题材者,亦不多见。
T:除了以上您提到的几点,这件重器是否还是反映当时政治生活的一面镜子?
翟建民:对,乾隆御瓷耕织图实物至为罕见。纵览乾隆一朝御瓷装饰之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而耕织图者前后存世数量不过六例,且题材内涵重要,与帝皇、家国命运密切攸关,更让本品赋予其他尊贵御瓷不曾有的政治意义。作为农业社会的君主,又全面体认中原重农抑商传统,注重男耕女织、发展农桑生产是乾隆皇帝根深蒂固的经济思想。农业为立国之本,从康熙皇帝首刊耕织图,再到乾隆皇帝将之烧制于御瓷之上,无不体现着清代帝王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